他曾奮斗在黃河之畔,也曾拼搏在戈壁荒漠。他用“愛鉆研、勤思索”的工作勁頭,攻克焊接領域技術難題,長期堅守的電力工程建設一線。他是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,合肥市2019年勞動和技能競賽焊工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、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二公司員工袁海。
“大家都叫我拼命三郎”
在安徽電建二公司承建的“華龍一號”核電示范項目上,袁海正在汽機預制組合場區(qū)域焊接1只Φ711*20(20cr材質)的大口,核電焊接要求6面防火,相當于在一個封閉的“房子”里進行焊接作業(yè),從早晨6點多開完早班會開始,袁海已連續(xù)工作4個多小時,空氣中汗味夾雜焊條氣味鋪陳開來,現場轟隆的打磨聲掩蓋了一切。
自2月16日起,袁海帶領焊接班將抗疫保生產落到實處,開工就成立志愿突擊隊,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。截至7月28日,焊接班完成管道預制焊接357噸,現場安裝管道焊接89噸,并配合本體焊接低壓缸側板拼裝焊接,總噸位210噸!為現場安裝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“好的,沒問題,一定在您作業(yè)前布置好焊機……”除了焊接作業(yè)外,協(xié)調149臺焊機也是袁海工作中的“大部頭”,由于現場面積大、作業(yè)面廣、施工作業(yè)點多達60余處,有效協(xié)調、合理布置焊機就變成一項繁雜的工作。“有時遇到突發(fā)情況,我和兄弟們只得徒手將100多斤的焊機從0米搬至28米層;最難的一次,我們在廊道里,將焊機搬了300多米……”袁海如是說道。
“焊機線是專一的,必須持續(xù)充電保證焊條恒溫,亂動亂拔焊機線都會影響焊口的質量……”早班會上,袁海給各專業(yè)隊的焊工交底。截至7月18日,袁海持續(xù)71天早晨5點半起床,乘坐6點的班車為各專業(yè)隊的焊工開早班會,成了核電工地出了名的“拼命三郎”。
南征北戰(zhàn)十六年
16年的焊接生涯,袁海一路南征北戰(zhàn),從一名大專生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過硬的高壓焊工、核電焊工,在2018“嘉克杯”國際焊接大賽中獲得手工焊條電弧焊成人組個人單項三等獎等榮譽。
2017年10月,袁海奔赴公司承建的貴州普安電廠2臺66萬千瓦1號機組,為水壓試驗做準備,高再的管子(T91材質)是焊接界有名的“硬骨頭”,位置狹小,管壁薄、充氬要求高,且有五分之一的位置是焊接盲區(qū),袁海帶著5個人的團隊,站在58米的腳手架上,對焊接盲區(qū)90%以上的區(qū)域采用鏡面焊的方式,用10天時間完成1900余只焊口,檢驗合格率高達100%,水壓試驗一次成功。
“返修合格率高達100%”
核電工地上大家說起袁海,無一不豎起大拇指。
“袁海是焊接班的坐鎮(zhèn)法寶,任何疑難雜癥,到他那都迎刃而解,他返修焊口合格率高達100%,從未失手過……”焊接隊隊長張富說起袁海,總是滔滔不絕。
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,項目安裝進度滯后,抗疫復工搶工期成了重頭戲。7月6日晚,袁海臨危受命返修一個Φ813*15.88(p22材質)的焊口,為第二天管道吊裝做準備,因材質的特殊性需要全程預熱跟蹤,溫度高,焊口返修面積長,硬度高難打磨,缺陷位置廣,鎖定位置難度大,一時間無從下手,“如果返修不過,多次熱處理將影響焊縫質量,后果嚴重”。為確保返修一次成功,袁海在返修前拿射線底片仔細研究,盡量準確鎖定缺陷的位置,采用邊打磨邊發(fā)現缺陷方法進行返修并一次成功。“蹲在地上仰著頭返修四個多鐘頭”,袁海說,結束工作已經將近11點了,累得連腰都直不起。
八月的北部灣,驕陽似火,熱浪襲人。袁海拎著一把焊槍,穿行在華龍一號防城港核電示范項目上的每一處,用一把焊槍書寫著大國工匠的堅毅和執(zhí)著。